2014/1/11

版務_開版兩週:社團目標及內容介紹

原文來自[FB社團 澳洲牛肉工廠資訊交流]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aubeef/

這個版面成立第二週,很高興有這麼多人上來分享心得和文章,也很感謝Chloe Chen自掏腰包,送分享心得的版友們一本很實用的書,我一開始擔心大家會覺得這是商業活動,但日久見人心,我們只是兩個一路苦過來的過來人,想要有一個地方可以聚集熱心幫忙的人,並且把這個力量一直傳下去,幫助更多想要來澳洲築夢的朋友。

社團的圖示是一顆小樹,因為我們還才剛開始踏上資訊公開和心得分享的路上,雖然社團是不公開社團,但資訊和分享是公開的,之後還希望透過資訊的公開,可以發揮輿論監督的功能,仲介如果做得不好,不會在澳洲成長茁壯,但仲介如果扣發薪水,或者東忘西忘,那也有一個地方可以讓大家知道。二仲收錢辦事合情合理,但如果說到做不到,或者是只想收錢不幫忙,那後來的人也可以在這裡得到警告。

希望在這個版得到過幫助或者因此找到工作的人,都能夠在澳洲這兩年得到一生難忘的回憶,並且成為台灣的驕傲,我們的國家雖然政治混亂令人失望、經濟不景氣讓人很難安居樂業,但高教育水準和人民平均素質絕對不輸給任何一個國家,來澳洲這兩年的工作可以很多元,但牛肉工廠的工作真的是相對穩定、薪水也算相當不錯的,在工廠工作的背包客可以跳脫背包客的路線,好好體驗一下澳洲的生活方式,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工廠工作的朋友都會試著留下來的原因。

這兩週內我們建立起了工廠清單、翻譯了七個工廠的履歷表、超過十個版友分享了上萬字的心得。我先以最快速度完成了新手建議系列心得,因為希望很多沒有經驗的新版友的問題,可以有地方可以先爬文,如果你的目標就是要來澳洲做滿兩年牛肉工廠,那至少有一個可以準備的材料。

HR_攻略部分先以急著找工作的相關內容為主,因為很多版友來這個版是為了工作,所以我先寫這個部分,其實能夠透過HR幫忙的還有很多。新手上路部分主要是針對剛入廠一週的版友,提供牛肉工廠的概念,這個系列還在寫當中,預計這兩天就可以完成。所有的系列如果有不夠完整,或者錯誤的地方,也歡迎版友可以提出來,甚至跳進來一起寫,只要能夠讓訊息更清楚,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的,但因為版權的關係,還是請建立自己的文件,不要隨意編輯別人的文章。

未來比較困難的部分是針對不同的工作提供的心得,因為我個人做過的工作並不算太多,所以就只能盡自己能力給大家幫忙,以這兩週在版上看到大家熱心的回應,還有很多有經驗的朋友紛紛跳出來,相信以後不管版友在牛肉工廠遇到什麼樣的「難題」,在這裡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解決方法,我預計每一個我做過的工作都會發一篇相關的文章,因為我相信一定要夠詳細,才能夠真的讓看的人獲得幫助。

另外還有關於磨刀技術的部分,我稍微延後的原因是因為這還是屬於比較專業的技術,如果上班沒有用到的版友的確是不太需要,之後就慢慢補上相關磨刀器材的使用經驗,像是磨刀棒技術和介紹、定角磨刀器、Lansky、薄刃和厚刃的區隔,當然有相關技術的版友很多,也歡迎搶先發表!

當然未來還會就我們轉換學生簽以及工作簽的部分加以說明,畢竟想要續待澳洲的人相當多,簡單的說目前學生簽的話就是573碩士簽證和陪讀簽證,主簽可以兩週工作40小時、附簽可以全職工作,急著想要申請的話推薦幫我們辦的ABC留學代辦,負責人雷米奇也是我們的版友之一,請盡量騷擾他沒有關係。

工作簽的部分,基本上必須要滿足雅思聽說讀寫四個五分,三年專業工作經驗(Slaghter/Boner/Slicer),但這些都不重要,只是需要滿足的條件,最重要的就是工廠要願意擔保你,我之後會把我們申請工作簽的艱辛路程放上來,但那也只是我們的經驗,所以如果你有意願想要辦工作簽,請不用上來問版友,直接去問HR才是最快的方法,。

另外關於這個社團的所有權,版權是屬於每個發表者,轉載他人文章請私訊通知授權,「澳洲牛肉工廠資訊交流」社團是屬於全部版友的,並不是我的個人版、也不是任何人的私有財產,未來也絕對不可能拿來營利,我在大學的時候就已經當過一陣子BBS站的站長,那台稱為「煮酒論英雄」的主機,是熱心的學長留下來給我託管的,我只要腳一踢全部人就會斷線,但我從來沒有讓這種笨事發生過,而是一年365天都努力的讓這個系上同學聊天溝通的管道保持正常。

我很清楚成立一個社團需要明確的目標和無私的付出、沒有這些熱心的版友願意跳出來幫助下一個人,社團就只會變成一個一堆新手苦苦貼找工文的地方,就算有再多的人在這個社團裡,並不會獲得太多的幫助,只是徒增垃圾訊息或者是被假消息騙而已。

當然我們不是反對貼找工作的文章,而是希望每一個來到這個版的版友,都能夠在已經有完整的工作資訊的前提下,比如完整的牛肉工廠清單和聯絡方式、長期駐版的仲介可以直接投遞履歷、來得到單純「請給我工作」的這個意圖,更有意義的收穫。

希望版友們不只是找工作的時候上來看看,就算工作真的很累沒辦法分享,我們也希望在這個社團的版友,每個人都可以成為HR眼中「Good Worker」,不蹺班、不亂離職、不被Sack(澳洲的Fire用法),順利完成工作、更重要的是「保持身體健康」的做滿兩年,帶著豐富的收穫和專屬自己的獨特回憶回到台灣。

我相信雖然我們不是營利社團,但只要每一個在這裡得到過幫助、因此而成長的人,都能夠回來無私的分享工作心得和資訊,工作沒有等級之分、心得也沒有大小區別,我們做的工作絕對不會是第一個人、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做的人!就算是只幫到一個人也沒關係,希望這個社團未來能幫助更多的人。

簽證心得_573碩士伴讀簽證

原文來自[FB社團 澳洲牛肉工廠資訊交流]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aubeef/

抵達澳洲是在2010年3月,轉眼間待在這個遼闊的國家已經3年半,雖然都是在牛肉工廠工作,但前兩年的身分是417打工度假簽證的背包客,後一年的身份則是573學生伴讀簽證,我們會想要繼續留下來,主要是因為想要用唸書的方式,來湊滿我在牛肉工廠的三年工作經驗,然後申請工作簽證,所以選擇的簽證號碼是573,573有四個級別,移民局的網頁分別是,台灣學生適用的是第一個網址:
http://www.immi.gov.au/students/students/573-1/。
http://www.immi.gov.au/students/students/573-2/。
http://www.immi.gov.au/students/students/573-3/。
http://www.immi.gov.au/students/students/573-4/。

首先提醒大家,不論我們從哪裡得到關於簽證的資訊,不管是朋友也好、仲介也行,最後還是要自己上移民局的網頁查清楚這個簽證的內容跟說明,看不懂英文的可以用翻譯軟體慢慢看、再不行直接打翻譯電話131450,然後轉接移民局電話。當初我們選擇簽證的時候,有稍微查詢一下,多半都是主簽附簽都只能part time工作兩週40小時,只有573以上的課程才能夠讓伴侶正職工作,一般語言學校都只是572或者其他號碼,申請前請先確認清楚。

為什麼要這麼做?因為移民局的規定每年都會改一次,而包含朋友、仲介,都是根據移民局的規定和我們分享這個訊息,但簽證是自己最重要的事情,千萬得自己掌握清楚,不管是自己辦或者是請仲介代辦,都還是得自己問過一次,打移民局電話非常非常難打、雖然得花上半小時等待,但掌握自己簽證資訊是非常重要的事情,非常值得花時間打這通電話。

所以接下來分享的是我們在2012年申請學生伴讀簽證的過程,之所以選擇這個簽證號碼,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我可以用伴讀的身份,繼續累積工作經驗下去,所以申請簽證的時候,我們是透過ABC留學仲介代辦的RAY幫忙,ABC仲介收費的方式是針對學校給的佣金,因此學生不會產生任何額外的費用,服務的過程非常的好、處理也很迅速。有興趣請他們繼續代辦的請上ABC官網:http://www.abcwithyou.com/。

573學生伴讀簽證主要分成兩個部分:我女朋友主簽唸書的學生簽證(Student)、以及我自己附簽伴讀工作的伴讀簽證(Defacto),雖然分成兩個部分,但我們的簽證是同一個簽證號碼,就像是信用卡辦附卡一樣。也因此申請這個簽證之前,請跟另一半徹底的溝通清楚,關於未來跟金錢規劃,因為兩個人是同進退的關係。

573碩士伴讀簽證主簽的部分,由於我們是透過ABC仲介代辦,所以過程非常的簡單,就是跟學校申請「大學/技術學院」以上英文畢業證書跟英文成績單,然後連同兩人護照一起交給仲介,仲介幫我們申請學校的就學證明,然後幫我們申請簽證,整個流程我們就只做了提供畢業證書跟成績單,然後後面接著付費而已,不論是找哪個留學仲介,專業的仲介服務就應該是這樣的水準,非常感謝RAY當時的熱心幫忙。

由於573簽證是高級課程簽證,因此就是碩士以上的學歷,才能申請這個簽證,所以申請的時候根據申請學校的規定不同、就讀科系的不同,都會要求「大學/技術學院」以上的畢業證書,以及不同科系申請的條件也都不同,我女朋友雖然念的是戲劇系,但最後申請的是會計系,因為就讀門檻和開課時間的問題,本來她也想選讀藝術相關的課程,但因為我們的「目標」是繼續累積一年工作經驗,所以最後還是忍痛放棄。

不管申請的目的是什麼,要申請的主簽版友也請思考存的錢夠不夠、然後未來要唸一年、甚至兩年書,對自己的生涯有沒有幫助,當初我們會做這樣的選擇,我覺得是因為簽證時間而不得已下的決定,但選擇唸書除了耗費大量金錢、同時也是佔去青春,下決定前先做好心理建設跟準備,然後永遠對自己的選擇負責、不要後悔,然後跟伴讀的附簽另一半溝通清楚想法,然後才申請簽證。

附簽伴讀的部分由於可以全職工作,因此生活並不會有太大的改變,甚至本來沒有機會當Slicer/Boner,但因為簽證性質改變了,所以工廠會願意給我們機會上手,附簽的申請條件有兩個方法:配偶跟同居。配偶的部分就是以結婚的方式,記得要把結婚證書翻譯成澳洲政府認同的NAATI翻譯文件,和主簽簽證一起送出去,這個部分沒有太大的問題。

同居伴侶的附簽申請方式就非常複雜了,首先最基本且最重要的,就是要有兩人同居一年以上的「書面證據」,包括租約、Bond金、房租收據銀行信、保險、澳洲官方文件(退稅/ABN/稅號/車子/),只要兩人姓名寄到同一個地址就成立,這個一年以上同居的文件如果沒有的話,基本上申請會非常的困難。

另外會要求各種不同面向的書面文件,詳細要求可見移民局提供的原文,在文件區中可以找到(同居簽證明文件原文檔案Supporting Documents for Defacto Relationship),分成四大類的相關文件,簡單翻譯一下就是:
  1. 經濟上互相支援的證明:銀行共同帳戶、合租房子、共有車子、共同投資等等。
  2. 共同持家的證明:寄到同一地址的正式信件、共同繳費的電費、水費、網路費用、共同掛名的在同一地址文件。
  3. 其他社會認同的證明:其他國家證明同居關係的文件、親人/朋友/公正人士提供的同居證明文件、各種共同名字的會員資格、共同出遊的機票。
  4. 關於承諾的證明:兩人互相掛名的保險、退休金、任何可長期證明彼此承諾的文件。

我們申請的時候只提供了銀行共同帳戶、共有車子、以及一起工作、還有一些寄到共同地址的文件,其中超過一年的甚至只有一份,還是仲介開的ABN信,因為就算同居,但一般人是不會保留這些東西的,不過如果要提供台灣同居證明文件也沒有關係,但每一份都必需要經過NAATI官方認證翻譯,才提供給移民局。另外關於照片的部分,大家都說要,但其實根本沒有跟我們要過,看提供的文件裡面也沒有要求,多半是以書面證據為主,所以有申請同居關係的「可能」性的時候,就建議開始保留各種書面文件。

當初我們在決定誰要去唸書的時候,其實還有發生一個小插曲,我記得那時候是正在開車的時候,然後討論起這件事情,結果第一時間我就聽到:「你英文比較好,你去唸書啊~學費我出,我來上班賺錢養你。」雖然很輕描淡寫,但我們都清楚裡面包含的責任和不要求回報的付出,我們那時在一起也還不到兩年,但為了我申請工作簽的夢想,兩人走過了很多地方,甚至到最後申請遇到諸多困難,還要花一筆這麼大的錢轉換學生簽,我們還是很堅定的互相支持,我想找到一個這麼棒的人生旅程的旅伴,這是這幾年來澳洲最大的收穫。

但我當時就很清楚上班主要還是要用刀、而且也不輕鬆,更何況要上一整年,而且以我們當時磨刀的水準,加上如果有任何突發狀況,讓女生負擔這個責任實在太重了,加上時間並不短、而且主要累積工作經驗的人是我,我就決定讓女生去唸書,我繼續累積工作經驗,幸好當初我做的決定是正確的,因為雖然當時HR跟我說學生簽20小時也可以算是工作經驗,但後來實際申請的時候,還是有被移民局質疑為何學生簽可以做Full Time全職。

另外我們也在申請的時候,也很瞭解雙方的經濟狀況,整個過程我們的財務都是獨立的,但遇到任何狀況都會互相支援,由於我之前存的錢都寄回家去,所以去年一整年幾乎都是處於「還債」的狀態,而另一方則是感受到銀行帳戶瘋狂燒錢的驚人狀態。還好學生簽的這一年半時間內,過程都十分的順利,工廠也沒有停工、我上班也沒太大狀況,雖然主簽沒辦法回工廠上班讓我們損失慘重,但最後還是度過這一段艱苦的時間,更在學生簽的時候認識了很多在Rockhampton唸書的日本人、來自北京、南京、山東各地的大陸留學生,體驗有別於背包客的學生生活。

這篇關於573碩士伴讀簽證的心得是2012年申請的心得,由於移民局每年七月都會做變動,加上現在有畢業後工作簽證,不一定要申請457簽證,所以有很多的可能性,我們並不是專業的仲介、或者是移民局本人,所以有相關的問題我們能回答的盡量回答,但真的要申請的版友,還是請好好的跟仲介聊一聊、然後親自打翻譯電話到移民局做確認,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,尤其是申請學生伴讀簽證,並不保證就能找到工作,萬一學校、生活兩頭燒錢,經濟壓力和生活壓力是難以想像的高壓,還是請大家審慎評估。

工廠經驗分享_JBS Rockhampton

原文來自[FB社團 澳洲牛肉工廠資訊交流]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aubeef/

工廠經驗分享:JBS Rockhampton
工廠名稱:JBS Rockhampton
工廠位置:Rockhampton, QLD
工作職務:Boning Room Slicers
工廠簡述:一般牛700頭,兩條線、上班六天、三班制、一週四天每天十小時、可自由加班但無加倍加班費。

前面提到在JBS King Island的工作經驗中,工廠是多麼的小,所以當OZ刀手突然多出來,以致於工廠決定讓我領Learner薪水重新訓練的時候,我就很識相的跟HR Tom說我想離職,這個決定也讓當時的藍帽鬆了一口氣,還很高興的問我要去哪裡?更大力推薦我去JBS Dinmore。

但其實在來澳洲之前,我是想要找一個漂亮、可以衝浪的海邊,盡情的放鬆一年之後就回台灣,所以在Chloe Chen無條件支持下,我們就決定直接離職,然後邊開車邊玩到大堡礁然後找工作,原本是相當興奮的計畫,因為當時的我們也沒有真正為了旅遊而「隨意」移動的經驗,但因為我週一提離職、週二投履歷、週三JBS Rockhampton就通知我們去面試,所以這個漂泊計畫就瞬間變成移動計畫。

當然後來因為面試之後,JBS Rockhampton 通知我們員工訓練Induction的時間還隔了一週,所以我們就決定殺上大堡礁裡面,我認為最美的聖靈群島白色天堂海灘(Whitheaven Beach, Whit Sunday Island),在貪小便宜想省住宿費的前提下,就無恥的去敲了Josie跟John的大門,他們也非常熱情又好心的清出了空間,讓我們寄放行李好讓我們可以輕鬆的出遊。

進了JBS Rockhampton之後,真的是有一種挖到寶的感覺,首先一週只上四天,所以變成週休三日、而且因為一天十小時,所以每小時休息一次,實際工作時間我覺得跟八小時也沒什麼兩樣!然後上班的速度因為經過King Island的終極訓練,也覺得同事好像在慢動作播放一樣,但後來發現這是一種藝術,請見工作心得_如何跟上工廠生產線。

而且在訓練的前四天過程中,工廠真的是讓我們額外多一個人慢慢練,我從以前學Table開始,都是偷學居多,甚至還偷肉回來切,不然就是跟別人換一兩個小時,從爆炸中學習,從來沒有一個人悠閒、舒適的好好學過,JBS也讓我們學會從一股腦的只會衝速度,到瞭解工廠對於每一塊產品的要求是什麼,換句話說就是把動作做細、而不是狂衝追線。

不過也還好我們去過JBS King Island,當時才能夠順利且幸運的進JBS Rockhampton當Slicer,根據同事說,當時我們進去的時候,他已經做六年以上,都沒有看過背包客可以當Slicer,因為就算是OZ想要學,也要排隊一年以上,所以我自己猜應該是我當初從JBS King Island打電話的時候,HR搞不清楚我到底是背包客身份,只聽到我說「Hi, this is Kenny Calling from JBS King Island」就叫我們來面試。

甚至當時還發現我們簽證只能再做四個多月,因為JBS都算同一間工廠(後來發現不是這樣,不同位置就可以),而差一點拒用我們,還好後來因為JBS真的是一間非常遵守公司規定的工廠,因為履歷表上面寫只要能工作超過三個月就可以,所以我們還是幸運開工,最後還夾帶了Mark進去這間工廠,只能說積極和幸運就是Mark最大的武器。

雖然後來實際開工之後,我們也因為King Island的苦難訓練,所以生產線雖然跟的上,但卻飽經黃帽集中攻擊,因為沒有細緻到符合工廠規定。在JBS Rockhampton由於沒有那麼多台灣人,當然也沒有隨傳隨到的仲介經理,所以一切都是要靠自己溝通、我們也交到很多當地的好朋友,另外在JBS Rockhampton,我也紮紮實實的練會每一個桌子,不只是隨意切切或者是知道個大概而已。

由於Rockhampton是我呆過最久的一間廠,第一段時間是打工簽證時間約五個月,然後轉換573碩士伴讀簽證後又待了一年多,到最後滿了三年工作經驗、加上雅思聽說讀寫都五分,才順利申請到457工作簽到JBS Beef City,關於學生簽和工作簽的部分會另外開簽證攻略系列,就不在這個工作經驗中詳述。

在Rockhampton時期由於我們轉換學生簽證的關係,所以後來就自己租了房子、也長時間在同一個地方上班,工廠的同事其實對我都非常好,當然也是因為我不需要他們幫忙,甚至我還會經常幫忙的關係,這又是另外一篇觀念分享了,簡單寫出來就是「幫忙」是幫真的在忙的人,而不是越幫自己越忙。

Rockhampton有兩個牛肉工廠,JBS跟Teys Brothers,都是全年無休只廠休聖誕節,而且JBS Rockhampton因為上六天班,所以有一個想要加班的人可以隨意加班的制度、加上全年無休、只休聖誕節一個月的規定,對想要賺錢的背包客來說真的很棒!雖然版友打電話去問沒有缺背包客,但我相信聖誕節後還是有機會的,只要搶得贏鐵血韓國人的排隊大軍~請見Joise的JBS Rockhampton便利貼找工作!

當時我在JBS Rockhampton的時候,背包客的工作女生大部分都是包裝、還有一些在Kill Floor的內臟房,男生的話除了包裝跟Floor Boy之外,就是身體最棒的John所在的Load-Out了,後來也有一些之前在當地做過按摩店的台灣男生,順利投進去當Load Out。

這些缺我不覺得澳洲人會願意做太久,因為Rockhampton的包裝真的非常驚人的操!我從來沒有看過一間廠的包裝可以忙成這樣,已經連稍微休息聊天的時間都沒有之外,連有經驗、大塊頭的OZ男生都會包到桌子爆炸,沒去過真的是很難想像的畫面,所以有興趣在大堡礁區域內做穩定牛肉工廠的版友,還是自己研究開發新路線吧!當地還有其他已經取得其他簽證的台灣人,只要能夠進得了廠,應該就能夠認識她們,也都是非常熱心的好人。

由於呆的時間超過一年多將近兩年,因此JBS Rockhampton能夠寫的東西太多,反而在工廠經驗裡面不知道怎麼完整描述,因為在這個廠學到的東西,包含各項工作心得、簽證申請歷程和預算、跟HR長時間的交手經驗談,當然還有因為長時間工廠工作,所造成的職業傷害如何減緩,我都打算分開來好好描述,如果真的有版友「已經」進JBS Rockhampton這個廠的,有任何問題可以私訊給我,我會盡力回答,但如果是問我要怎麼進這間廠的,因為我人也不在那裡了,所以我就幫不上忙了。

工廠經驗分享:JBS King Island

原文來自[FB社團 澳洲牛肉工廠資訊交流]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aubeef/

工廠名稱:JBS King Island
工廠位置:TAS King Island
工作職務:Boning Room Boner Training
工廠簡述:一般牛150頭,一條線(2011年)

基本上這一篇工廠分享屬於「祭文」,因為JBS King Island國王島在2012年因為船運的運費太高而宣布關廠,但JBS King Island對我的工作簽來說,是相當重要的一步,因為有JBS相關的經驗,所以後來我到分廠JBS Rockhampton工作也相當的順利,後來更有幸得到JBS工廠擔保457簽證。

在Scone挑戰Boner失敗之後,經由朋友的介紹,我自己第一次嘗試對廠投履歷,當時的HR叫做Tom,在我連續第三天打電話確認之後,請我飛到國王島上來面試。King Island是一個很酷的地方,位在澳洲和塔斯馬尼亞中間的小島,當時我從NSW的Scone開車到QLD的Green Mountain工廠宿舍找我弟,接到電話後,又再次開車衝到墨爾本,以最快的速度訂好機票,還把車也一併海運到島上。

到了國王島上,第一印象是終於看到路邊有排隊過馬路的袋鼠,然後HR Tom在簡單的入職介紹Induction之後,請我直接先上班,看Supervisor覺得我能不能用,如果可以的話,我和女朋友都能有工作。由於推薦我們過去的朋友之前給工廠有良好的印象,加上之前做Boner時體驗過地獄生活,所以表現還過得去,也很幸運的就得到這份工作。

不過原本以為每天只有150頭(300片)的JBS King Island會非常輕鬆,但事實上因為Slicers只有六個,所以其實是地獄一般的地方,只是我剛練完Boner沒感覺,後來計算每日工作量,King Island絕對是一般工廠的1.5倍到2倍以上。

但在King Island我得到了不錯的老師DAVID一對一訓練,切Sliverside的時候,他甚至是握著我的手一起切肉,其他地方根本就是不可能發生的!而且因為島上沒有砂輪機這種東西,所以一律都是用Lansky定角磨刀器磨刀,搭配定角快速磨刀器,也讓我的磨刀學習路程又新增了不同的玩具,終於也在最後幾週跟上了工廠的節奏。

雖然King Island已經結束營業,但我永遠不會忘記在那島上差點放棄做Slicers的感覺,也不會忘記工廠洗衣婆婆兼舍監Sonia告訴我:「你是一個好人,不管你到哪一間廠,都可以要求工廠擔保你」。所以雖然當時已經有點半放棄工作簽狀態,只做了兩個月就決定北上到昆士蘭找一個靠海的工廠,打算就此快樂的結束打工度假行程,後來還是鼓起勇氣繼續努力申請簽證。

工廠經驗分享:Primo

原文來自[FB社團 澳洲牛肉工廠資訊交流]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aubeef/

工廠名稱:Primo
工廠位置:NSW Scone
工作職務:Boning Room Boner Training
工廠簡述:一般牛約500-550頭,一條線(2011年)

在墨爾本工作時由於打算申請工作簽,但當時並沒有完整的資訊,所以直接詢問那時的工廠,得到的答覆是必須要是Boner以及考過雅思,和女友討論之後,決定離開去學Boner,在當時得到的資訊裡,有提供Boner Training的地方就是傳說中的Scone,和另一間大陸仲介Bee聯繫之後,就直接從墨爾本開上來準備開始。

Primo在澳洲是屬於相當大的廠,而Scone則是有很多大陸人以及台灣、韓國背包客,Primo是半牛分割,只有一條很長的生產線,每週工作五天,一天固定10小時,所以是一個很好存錢的地方。Boner剃完之後就直接掉到Slicer台子上,Slicers做完之後往輸送帶的洞裡放,經過輸送帶往包裝區域(Packing)套袋,再到裝箱區(Pack Off)後送到倉庫(Load Out)。

由於我一開始就選擇Boner Training,所以應該是到Training Room報到,但當時由於很神奇的和另一位前工廠同事不期而遇,所以兩個人就一起傻傻的直接去上線的地方報到,Supervisor也無所謂就讓我們兩個直接試試看。

由於在墨爾本的工作太過於輕鬆,所以當時的Boner是有教我一點,因此在沒有經驗的狀況下就開始剃腳毽子(Shin),完全沒有技術也沒有利刀,就是用蠻力硬撐過了第一天,也就是因為這一天能撐過,所以後來幾天就沒有機會去訓練,陸續又在只有被教了十分鐘後,就開始剃了一天盆骨,以及比較簡單的肋排Ribs和清Brisket碎肉,但實在沒辦法跟上而且完全還沒有學到,所以還是主動申請去訓練房(另一位前同事由於天生神力所以繼續在線上苦撐,拜)。

在訓練房裡有5個Boner和5個Slicer在做訓練,完全沒有速度限制,是非常不錯的地方,在訓練房裡遇到了之前也在Green Mountain工作過的Robert,他的經歷很豐富還做過西澳Harvey Beef的Supervisor,是一個很好的師傅,也很盡責的教我每一個位置的切法,但由於工廠的牛太不穩定,加上意外停了一週,實際在訓練房裡學的時間應該不到十天,但Robert在這十天裡也讓我學會如何分割整頭牛,雖然技術和速度都還沒完整,但Robert還蠻喜歡我的,有一次還主動問我要不要直接下樓面。

後來由於實在是淡季,所以訓練房完全關閉了,因此我們這些「半成品」就直接下到樓面,這也開始了我在Scone真正的悲劇,如果你看到Boner很慢,那是正常的,因為如果刀不快,每一刀切下去都非常的「痛」,有做過的就知道,是「每一刀」,尤其是Scone因為只有一條線,所以速度會開得非常快,加上牛的冷藏程度已經接近「冷凍」(所以冷藏區才會發生冰塊掉落的意外),連有經驗的Boner都會做得很痛苦。

雖然開始慢慢能跟得上,但我知道這是用身體跟上,並不是用技術跟上,所以在健康第一的前提下,我在一個多月後的某一天早上,做完第一節三小時之後,就自己放假回家不幹了,而女友也很有義氣的一起不幹,對當時的仲介跟工廠實在很不好意思,但沒有完整的訓練要跟上樓面速度,我還是決定放棄。 

雖然說是一個月,但因為我抵達Scone的時間點不太對,所以有好幾天停工,加上當時發生了一件在冷凍庫工作的台灣人不幸往生的事件,所以並沒有訓練到幾天。當時如果有參加完整的訓練搞不好我應該也是會不顧身體堅持下去,所以不知道是好還是壞,總之以結果論來說,當時放棄是對的,但是如果有機會又有能力,可以好好學Boner技術的台灣朋友們,請不要放棄這個好機會,因為Boner找工作可是無往不利。

我在那工作的時候還有大陸籍的Supervisor,後來開始引進工作簽,所以現在的狀況我不是很清楚,當時的仲介是包括Regional Walker、AWX、Bee都在那邊,而且據說後來的Boner Training也不開放給背包客,有新訊息的朋友也幫忙Update囉。

工廠經驗分享:G&K Occonor

原文來自[FB社團 澳洲牛肉工廠資訊交流]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aubeef/

工廠名稱:G&K Occonor
工廠位置:VIC Pakemhan
工作職務:Boning Room Slicers/ Knuckle
工廠簡述:一般牛約500-550頭,兩條線(2011年)

G&K Occonor是我在澳洲的第二份工作,當時是跟非常"有名"的AWX Tim要的工作,我和女友一起開著1400cc的小綠車,塞滿行李到看不到後照鏡的狀態,到雪梨跨完年後(再也不會這麼做了),到了墨爾本的Pakemhen工作,工作位置是Boning Room的Slicers。

在Green Mountain的Slicer非常難佔到位置,但到了Occonor之後,放眼望去卻都是背包客Slicers,換了一個廠跟不同世界一樣,以前那麼辛苦才學的位置其實也沒什麼,在Occonor被分配到的是最簡單的Knuckle,所以有機會就把全部的table都學過一次,雖然只有短短三個月,我就為了挑戰Boner換廠,但當時的Occonor真的讓我覺得是一間非常棒的廠,免費牛奶、茶、咖啡,還有一週一次免費午餐,員工休息的餐廳還有電腦可以上網,HR說這可是非常難得的,現在看來的確也是非常厲害的。

雖然如此,但Occonor的好不是沒有原因的,一到了冬天淡季,工廠招不到牛的時候,就會大刀一砍,把背包客通通都放生了,原來的兩條生產線變成一條生產線,我當時遇過約20人以上,通通都被請走了,包括台灣人韓國人,那時AWX的Tim還像撿到寶一樣的飛到墨爾本招人,想要穩定一年半年的話,盡量還是往北邊QLD走,否則一到冬天,VIC的廠不是砍人就是Day off,沒有牛當然也不能怪工廠。

Occonor是屬於Half的半牛,Boner站在台上往台下丟肉,Slicers可以積肉,切完之後再往後面的包裝台子丟,Packer裝完袋子之後,放在箱子往後推,動線上算是蠻有效率的一間廠,唯一奇怪的點就是Slicers必須把肉抓起來往後面放,這點很奇妙,因為最重要的產品天天被丟來丟去,掉到地上就虧大了XD。

Occonor除了兩間仲介都有之外,也有自己投白工上的,也有做完AWX自己再回去投白工的,但如果你是大陸仲介,那就不能自己再投白工回去,這是大陸仲介跟工廠的協議,slicers白工的薪水大約26/au,我沒拿過不清楚,那時Awx給的是19/au(TFN),大陸仲介我記得應該是16/au(ABN)。

在墨爾本開始我自己找房子,第一次住的經驗就非常的爽!因為是跟一對斯里蘭卡新婚夫婦分租的全新房子,應該是我在澳洲住過最頂級的房子,還自己用一套衛浴盡情泡澡,房東太太負責打掃公共區域,客廳有40吋的電視和沙發,那時我在舒服的客廳看到原來的Green Moutain大房子淹水,打電話才知道自己的弟弟困在二樓燒家具煮泡麵兩週,很後悔沒有把弟弟一起帶來,但還好後來沒有什麼事情發生,弟弟英文不好一路跟著仲介,其實是正確的選擇。

Occonor認識了很多好朋友,至今也有聯絡,也是第一次跟韓國人一起上班,對韓國人的印象開始改變,他們都很願意幫忙也提供很多資訊,包括半價賣我磨刀棒、分享做Boner的心得。工廠的巴西人也很熱心,花了很多時間教我用砂帶打磨機磨刀,當然台灣人就不用說了,我雖然因為仲介不同沒有住在六套Unit的"員工宿舍"區,但也去過幾次,很熱鬧而且可以交換的訊息很多,有經驗的可以自己投投看工廠,沒經驗的也可以試試仲介。

工廠經驗分享:Green Mountain

原文來自[FB社團 澳洲牛肉工廠資訊交流]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aubeef/

工廠名稱:Green Mountain
工廠位置:QLD Coominya
工作職務:Kill Floor Guts Room/ Boning Room Slicers/ Boning Room Pack off and misc...
工廠簡述:以Veal小牛為主,一天約500-600之間。(2010年)

我在澳洲的第一個工廠綠山Green Mountain,當初帶著1000 AU踏上澳洲,就下定決心火力全開的找工作,在背包客棧上面找到大陸仲介經理JACK的文章,寫著牛肉工廠徵身強體壯男生,其實我雖然高,但當時一點也不壯,只是來澳洲前已經搜尋過很多文章,因此就硬著頭皮打電話。

JACK在電話裡並沒有提到薪水、工作內容及任何其他訊息,只說週日在Sunny bank接人,如果不能做下週就送我回來。我現在回想起來的確非常恐怖,因為我記得我還跟我媽和朋友說,如果我幾天內沒有回應的話,請打JACK的電話找人。

第一份工作是Kill Floor的Guts Room,主要負責處理牛的內臟Guts,那是哪個部位呢?基本上就是牛胃和腸子的部分,除了前面流程同事事先去除的一些部分,推下來Guts Room的大致上就是整套內臟,畫面十分壯觀,所以才能有我這個剛到一週、毫無經驗的背包客的位置,而我的工作就是把兩個牛胃從內臟分開分開,分別清理牛百葉Bible跟牛肚Tripe的牧草(或大便XD),然後推到Tripe Room裡清洗跟包裝。

第一天不會磨刀但有多一個人幫忙,所以主要是先適應「視覺」和「嗅覺」上的震撼,還好男生膽子夠大,前兩天能適應下來,基本上這個工作我就能做下去。但是在刀不利、體力還沒辦法跟上的狀況下,前兩週真是生不如死,還好當時很多親切的台灣背包客都有給我很多幫助,雖然仲介給的薪水是18.7,但我到現在都很感謝JACK,能給我這份仲介工作,不管是工作上手的幫助,甚至之後找旅伴都很方便,我也在Guts Room認識現在的女朋友,相信在那樣的惡劣環境下,肯定一定是真愛。

後來刀慢慢磨得好一點、體力也跟上之後,就開始駕輕就熟,甚至上班還可以聽音樂,因為Guts Room處於工廠無人想進來的「臭區」,所以自由度也算高,我在Guts Room後期的三個月聽Friends六人行影集的Mp3,一天聽一季連聽三個月讓我的英文聽力進步不少,之後遇到的廠沒有一間可以聽音樂,所以也是相當特殊的地方。

工作五個月後,我申請轉換到Boning Room包裝車間當Slicers刀手,這又是另一個仲介的好處,後來我才體認到,要當刀手有多不容易,一般的白工對工廠想當刀手必須得是PR而且還要排隊,雖然要卡到一個刀手的位置也是費盡千辛萬苦,我還有自己偷偷上桌偷切的經驗,甚至把肉「偷」搬來學切的經驗,還好後來漸漸順利一點,但中間幾乎Boning Room什麼位置都輪過一次了,像是裝箱Pack Off/推牛,分牛Push Beef/檢查牛毛PreTrim/包裝Packing,現在回想起來都非常的妙。

還好最後離開Green Mountain的時候,由於撐得夠久加上臉皮夠厚,Super Visor已經認定我是Slicers刀手的身份,後來也幫我開了工作證明,對我往後的工作經驗,甚至申請工作簽證都幫了很大的忙,還認識了很多好朋友,到現在回台灣也都會一起吃飯,所以仲介也是好處的,要看每個人對工作的要求和想像,而Green Moutain這間專殺小牛Veal的廠,也是我工作經驗中唯一處理小牛的廠,雖然工作不會超累,但工作速度很快,有助於練習速度。

目前Green Mountain應該還是大陸仲介在負責的廠,台灣背包客至少應該也有快20人左右,有興趣的版友可以上背包客棧找資料,仲介的好處就是中文也能通,但以現在競爭激烈的狀況,應該還是要排隊、該交的400AU保證做半年押金也是跑不了,有優點也有缺點。

工作心得_如何跟上生產線

原文來自[FB社團 澳洲牛肉工廠資訊交流]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aubeef/

在澳洲牛肉工廠工作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,尤其競爭越來越激烈,光是想進廠工作就已經非常困難,加上會錄用背包客的廠,除了因為淡旺季必須裁員關廠必須要一次性大量招工,否則就是因為產量拉太高,所以沒有澳洲人願意做。不論是什麼原因,既然已經順利的進了工廠,那如何跟上生產線就是必學的第一課。

所有的工廠為了生產效率,都是以生產線的型態,每個位置負責同樣步驟的工作,牛肉工廠當然也不例外。作為一個新人(Learner),如果你運氣好,那在前幾天內,會有一個訓練員(Trainer)帶著你學,如果是仲介工作,甚至有一些就是直接叫你上,美其名是試工,但其實就是讓你自生自滅,畢竟仲介對工廠強調提供的都是有經驗的人。

不論是Kill Floor或者是Boning Room,不管是哪一個位置,我們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自己該負責的工作是什麼。以Slicers為例,就是Boner丟到你桌上的肉,你要處理好之後,然後轉到Packer那裡作包裝,所以如果你的桌子堆滿了肉,那就不是什麼值得高興的事,要不就是你放棄這份工作,不然就是用力氣和身體硬拼跟上進度。

一般來說,你在剛進工廠的前一週都非常的關鍵,因為除了你在適應工廠,工廠的Supervisor和仲介也在觀察你。如果你真的做不了,那他們就會試著幫你換位置,但如果他們沒有位置,那結果就是請你到HR報到準備回家,如果你每天上班都沒有位置可以作,或者是要等很久才知道自己要幹嘛,那請做好心理準備。 

在工廠工作經驗中,我曾經分享過在JBS King Island工作的經驗,由於是小廠反而工作量變得超大,加上人少所以大家自顧不暇沒有人可以幫忙,我曾經有一次因為自己切太慢,所以桌上堆滿了Sliverside,然後整個工廠後面的包裝因為我的關係而延後20分鐘下班,到最後連包裝都拿刀幫我切,當然這是屬於特例,一般在這種爆桌的狀況發生前,Supervisor不是叫人來幫你,就是馬上幫你換掉二選一。

其實跟不跟的上工廠的生產線,大概只要看幾分鐘就知道,以Slicers為例,如果下一個肉下來之前,你現在這個還不能完成,那麼就是準備要加速或者就是要堆起來,但加速的結果讓你更容易卡到骨頭或是敲到手套,所以加速並不是最佳解答。

對於剛入手的新人來說,要跟上有兩個重點:1.記住自己該作的事的步驟。2. 想辦法簡化步驟。記住自己該作的步驟聽起來很廢話也很無聊,誰會記不住?但問題是工廠生產線一動起來,一跟不上就會著急慌亂,然後就會更跟不上,所以想辦法記住自己該作的事情的步驟,然後想辦法「完美」的重複。

像是肉拿到之後該轉哪一邊、從哪開始切,每一次都要求自己要作同樣的事,因為其實工廠設計你的位置就是希望你當個機器,完美的重複同樣的步驟,所以第一步就是完整的記住你必須要重複作的事情,然後觀察完成的時間能不能跟上工廠的速度,只要一個循環,其實就應該要知道自己是不是跟得上,然後再來作應對。

記住自己工作的每一個步驟,然後可以完整的重複之後,就可以開始簡化自己該作的事情的步驟,如果不能完整重複,你就不能知道哪裡多浪費了你寶貴的時間跟力氣,把自己當成工廠生產線的一部份,重複重複再重複。

第二:簡化自己該作的事情的步驟,當然不是要你偷懶不做,畢竟現在的Supervisor都很精,只要偷偷躲在後面觀察,甚至只要去看產品好不好,加上你又是新人,其實很容易就抓到你,澳洲人喜歡誠實的人,如果你作的不好勇於承認他們都會給你機會,但如果你一直「作弊」,除非你技術很高超,但通常Supervisor都是作了十幾年的老人,各種作弊方式比我們都還要清楚,他們會想辦法釘爆你。

簡化自己該作的事情的步驟,以Slicers來說,就是把刀磨快,這樣每一刀都省力。然後可以跟上線之後,不斷的嘗試各種不同的方式,重複作同一件事,看能不能節省力氣跟時間。讓你花的力氣、每一步都精準的到位,才是節省力氣和跟上生產線最重要的關鍵,所以記住步驟非常重要,如果真的做不到或者跟不上,就看看教你的人,或者是旁邊的人怎麼作,他們切幾刀你切幾刀才能完成,因為步驟每次都重複,你好好思考如何省一刀,一天下來就可以節省好幾百刀的力氣,也才能輕鬆的跟上進度。

在JBS King Island工作時,同樣是我爆桌的Sliverside,我當時的老師叫我什麼都不要作,觀察其他老經驗的刀手,同樣一個動作,我要切個五六刀才作得到,他們一刀劃過去就結束了,而且表情十分輕鬆自在。一個步驟多花好幾刀的結果就是我爆桌,而老刀手還有時間脫圍裙,上去台上跟Boner聊一下天再回來輕鬆跟上。

其實我認識的台灣背包客都十分努力,很少有跟不上進度的,但如果你已經能很輕鬆的跟上進度,記得要調整自己的節奏。如果整個工廠生產線的桌子都堆積起來,就你沒有堆,那也很容易被盯上,不是你偷懶就是工作太輕鬆,如果大家都很輕鬆而你卻跟不上,那就是你自己出了問題,記得問別人是不是因為你這個位置很操,或者只是跟不上而已。

另外對於熟手來說,讓人完全察覺不到的「慢」才是一種藝術,我認識很多優秀的包裝都很強,一衝起來都沒辦法停的一路全部幫過去,一整天下來把自己累慘加上職業傷害。請記得工廠給的薪水是固定的,如果事情太多做不完就不要作,因為這樣就會補人,但前提是你確認自己該作的事情有做完,然後平均分配速度,澳洲薪水很不錯,但再高的薪水都不值得你犧牲自己的健康。

另外像是我目前工作的廠是屬於輸送帶,在下一個肉過來之前,我都會想辦法讓自己不停下來,即便已經很輕鬆或者是手腳發冷,我也不會看起來「閒」著,但因為每次都硬是重複同樣的步驟,所以已經可以身體自動執行而腦袋在想別的事情,像是今天就是在想下班回來要寫這一篇XD,前幾週則是在記日文50音跟韓文40音,工廠工作雖然單調無聊,但讓自己在能夠跟上生產線的前提下,保持輕鬆和健康,才是最重要的。

磨刀心得_Lansky

原文來自[FB社團 澳洲牛肉工廠資訊交流]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aubeef/

第一次接觸Lansky的經驗是在JBS國王島上,這間工廠現在已經停工,雖然每天只有150頭牛,但是我待過速度最快的廠,因為刀手只有6-7個,因此非常難以跟上,甚至於在我離開之前,也只是剛好可以趕上一些簡單的桌子而已。

也因此在國王島的經驗中,我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技術,其中最棒的就是Lansky磨刀的方法。Lansky的原理非常簡單,就是固定刀子和磨刀石的角度,然後就像搓指甲一樣,慢慢的把刀鋒搓出來,由於國王島上面的Boner全部都用這種磨刀方式,所以JBS國王島並沒有什麼人用砂帶或者砂輪機,因為Lansky是屬於厚刃的磨法,加上角度固定,因此不需要把刀打薄,優點就是砍到骨頭不容易損耗刀鋒,缺點是有時候要浪費很多時間。

Lansky工具組可以很輕易的在eBay.au上面找到,價格約在60-100AU之間,裡面附帶著刀具固定架、五組石頭、磨刀石支架以及專用的潤滑油。這是我在寫心得文時隨手抓的連結給大家參考,如果失效的話請連上www.ebay.com.au搜尋「Lansky」就可以看到最新的。http://www.ebay.com.au/itm/NEW-LANSKY-DELUXE-KNIFE-SHARPENING-SYSTEM-5-HONES-BOXED-/260990125586?pt=AU_KnivesSwords&hash=item3cc4394612&_uhb=1

拿到 Lansky之後首先要把刀架到固定架上面,組裝方法請在Youtube上面搜尋Lansky就可以找到一些,我簡單找了一個給大家參考安裝的方法,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97hZbHtY2I。安裝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請百分之百確定刀子夾穩了!尤其是一些用的比較久的刀子或者打比較薄的刀子,有時連夾都夾不上,然後LANSKY建議還是使用Boner的剃骨刀,因為比較小且短的關係。另外夾刀子的時候,建議把刀子夾稍微靠刀尖一點,因為磨和使用的時候,都是以刀尖作為最重要的重點項目。

刀子夾穩之後,接下來請確定磨刀石和支架是不是貼齊,而且每一次使用的時候都要確認,因為角度固定是Lansky最重要的事情。在確定磨刀石和支架貼齊之後,就把石頭放進”30度”裡面。當然我們也可以試著用17-25度,但根據實際使用的心得,Lansky的厚刃磨法,用30度是最可以發揮效益的。

組裝好Lansky磨刀之後,接下來就開始磨刀了。在磨刀之前先宣導一下安全事項,首先新手上路建議還是戴防割手套,然後雙手連同刀具都在桌面上磨,避免刀沒有夾好或者磨的時候掉下來,很可能就會毀掉終身的「性」福。(是的,我沒有選錯字。)

第一階段磨刀是磨出刀鋒,磨的方法請參考Lansky說明書的建議,用之字型的方式磨刀,先放一點潤滑油,然後同一邊連磨五次然後轉邊再磨五次,磨完之後換回來再各磨四次、三次、兩次、然後兩邊輪流最後一次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刀子會有黑色的鐵繡,而且會出現在某些固定的點,大部分都是在刀尖,這就是我們用的時候有敲到的地方。

磨出刀鋒之後,我們可以把刀子放在燈光下面看,會有一條拋光、平整的刀鋒線,磨得好的話,刀鋒線甚至還會發亮,教我的OZ Boner一直強調要發亮(Polished),有些人甚至還買放大鏡來看刀鋒線夠不夠漂亮。

在確定刀鋒線發亮且平均之後,就可以最後再順過一次,這時候就是像是一般在磨刀石上磨刀一樣,不用之字形磨刀,而是直接順過去就好,同樣一邊五次、四次、三次、兩次、一次,然後力道越來越輕。

由於這個過程有點無聊而且乏味,所以我後來都邊看電影邊磨,導致我磨刀技術一直沒有進步,甚至還越磨越久。基本上用Lansky磨刀由於角度固定,因此最重要的就是力道控制,有時候怎麼磨都不利,所以就更用力,反而刀就越不利,而且越用力只會讓刀磨損更快或者更歪某一邊,因此最重要的就是固定力道,穩定輸出,然後好好觀察刀鋒線有沒有拋光、是不是平整。

Lansky原理相當簡單,角度固定之後也很容易磨出很棒的刀,尤其是刀尖的部分可以磨得非常好,但即便如此也是需要長時間練習才能夠達到一定程度,所以如果有機會拿刀、或者準備挑戰刀手的人,可以先買一組來練練看,是很值得的投資。

Lansky耗損石頭和支架的速度遠超過我一開始的想像,由於我之前磨刀太過隨性而且沒有耐性,因此短短一年內就用掉好幾組,然後後期的刀也實在太厚,所以我又邊研究到底要多薄才適合Lansky,但基本上用Lansky就請買一支新刀,然後Lansky掛點的時候同時換一把新刀這樣就差不多了。

然後很多新手最容易「卡住」的地方,就是磨刀石磨不到刀尖的地方,請確認磨刀石的支架是不是靠著刀尖的那一邊、以及夾刀的位置是不是比較靠刀尖,基本上刀尖佔了工作的7成以上,請以刀尖為最主要的基準。然後石頭的選用上面就是以標準綠色的為主,如果有空可以用黃色(最細)的最後順一下,但Boner老師是直接跟我說綠色打通關,我自己後來是用綠色磨完之後,有時間黃色再收尾一下。

另外Lansky清潔磨刀石比較不容易,而且夾刀架也容易磨損,加上後來石頭都會變得又黑又歪,因此我都有特地再多買石頭跟支架,但由於單訂價格很貴,還不如重訂一組,這就看個人選擇,但在工廠上班的版友應該都知道,相對於工作輕鬆,這點錢真的很值得花。

磨刀心得_磨刀棒使用篇

原文來自[FB社團 澳洲牛肉工廠資訊交流]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aubeef/

在「磨刀心得_磨刀石使用篇」之後,緊接著就是磨刀棒使用篇,其實只要進工廠前,能夠找到人幫你磨刀,不需要任何磨刀石的技術也沒有關係,但磨刀棒的使用,卻是工廠上班拿刀的人隨時隨地都一定會用到的,因此這一篇對於新手來說,應該比磨刀石還要實用很多,以我們自己的狀況來說,就算我負責磨刀,到上班的時候,Chloe也是需要自己用磨刀棒或者是Rapid Steel。

接著用簡單的三個字形容我對磨刀棒的使用心得就是「我不會」。

怎麼又來了,剛剛寫完磨刀石說我不會,然後磨刀棒又不會?其實這又是從JBS King Island留下來的後遺症,因為在King Island的時候,整個工廠除了沒有砂帶機跟砂輪機,全工廠大部分人都是用Lansky定角磨刀器磨刀之外,連磨刀棒也是用定角快速磨刀器(Rapid Steel),對於那時連生產線都跟不上的我來說,其實我不在乎是用什麼磨刀工具,別人用什麼我就跟著用,而磨刀棒需要掌握的技巧當時我雖然知道,但就跟使用磨刀石一樣,並不是控制得非常好,尤其是磨刀石的刀鋒如果都沒有磨好,那磨刀棒更不可能掌握得好,所以馬上轉換是正確的選擇。

因此當時JBS King Island上使用Lansky加上Rapid Steel的黃金定角組合,可以說救了我一命,因為Rapid Steel的特色就是不需要控制角度,只要從中間直接刷下去就好,所以我們替這個工具取了暱稱叫「刷刷刷」。刷刷刷加上Lansky的組合,表示我自己完全不用管角度,只要穩定出力、好好檢查刀子,所以這兩套工具就陪我度過了牛肉工廠之後兩年的人生。

但來到JBS Beef City之後,由於一開始我跟不上線,所以Trainer就要求我放棄Rapid Steel,我也毫不猶豫的馬上放棄,改用一般的磨刀棒。因此這篇心得同樣是最近三個月使用磨刀棒的心得,不過也因為這樣的緣故,加上每天都可以和經驗老道的刀手一起工作,所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關於磨刀棒的心得,我就把心得一起整理在這一篇,現在我用完一整天的刀基本上還是可以切紙,只是能切的刀數比剛進去的少了一些,然後工作完畢之後除非重敲到骨頭或者是金屬,否則一般磨刀的時間大約控制在10分鐘以內就可以結束。

磨刀棒Steel的中文翻譯我覺得是造成很多人對磨刀棒誤解的關鍵詞,所以我覺得Steel應該改名叫做調刀棒或者修刀棒,主要意思就是調整刀鋒跟修整刀鋒。看過前面一篇磨刀石心得就知道磨刀必須先看刀鋒是不是漂亮、平均、完整,然後調整得是不是平滑,而進了工廠之後,不論你的刀發生了什麼事情,都得靠磨刀棒迅速調整回最完美、最直的刀鋒線,所以新手建議在磨完刀之後,立刻試切紙之外,也馬上用磨刀棒練習,練完之後再切紙看看,如果一磨完刀可以切紙,但用完磨刀棒卻不能切,這就代表磨刀技術有問題。

磨刀棒的種類非常的多,最常見的「細面」磨刀棒,一般都是德國品牌F-Dick這間公司,從低價到高價的磨刀棒都有出,工廠最常提供的就是最低價的紅色款,以及四角雙功能的藍色磨刀棒,價格約在30-110之間都有聽過,這兩種常見的磨刀棒都是屬於調整刀鋒之用,調整刀鋒用的磨刀棒最重要的就是平滑、拋光(Polished),所以如果在工廠很常看到Boner或者Slicers拿菜瓜布和砂紙,在拋光磨刀棒,就是希望磨刀棒能夠更平滑、因為越平滑的磨刀棒,就能夠讓刀鋒線更連貫、流暢,切起來當然就越利,磨刀棒的種類非常多,我會再開另一篇作介紹,社團檔案區中也有「Knife_Steel_Stone.pdf」,有興趣的版友可以先下載下來看看。

磨刀棒的另外一個功能是修整刀鋒,這類磨刀棒的特色就是「粗面」,我自己最常用的是F-Dick Multi-Cut 2000,工廠同事很常用的是帶有磁性的那款,或者是較便宜但功能相近的紅色四面雙功能,質感較粗的款式,修整刀鋒的磨刀棒,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在我們切到骨頭、金屬手套、甚至是桌子的時候,可以提供類似在磨刀石上「刮刮樂」的功用,把嚴重斷裂,或者部分歪掉的刀鋒修整、甚至慢慢「刮」回來的作用。

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似曾相似?是的,就是跟磨刀石上面操作的方式一樣,只是磨刀棒只能「刮掉」刀鋒,不能夠創造刀鋒。因此我們看到Boner或Slicer帶兩支磨刀棒,那是非常正常的。那使用方式呢?其實原理非常簡單,就是跟磨刀石上使用同樣的角度和姿勢,直接用在磨刀棒上就可以。所以如果磨刀石上面你可以控制出一樣的角度,那在磨刀棒上面就通通都用同樣的角度,用磨刀棒平均、輕輕的滑過刀鋒,由於角度都相同,所以理論上磨刀石上面磨好的刀,在磨刀棒上面不應該有任何的「卡住」,如果有卡住的話,請馬上回磨刀石上調整,當然有卡卡的感覺的刀,也是不可能輕鬆切紙的。

基礎的磨刀棒使用技巧,每個人都不一樣,我就遇過堅持叫我只滑四次甚至兩次就好的Trainer(JBS King Island)。基本上我認為如果沒有切到骨頭、手套的話,就是需要六次就夠了,分別是「平壓刀鋒」兩面各一次、「刀尖」兩面各一次、「全刀」兩面各一次,但當然也要視刀鋒的狀況,調到平順為止,而上述的這些動作只有方向和位置不同,基本上的角度都是相同的,力道也是越輕越好,不需要用力的原因很簡單,因為磨刀棒不能提供「磨刀」功能,所以越用力只會把柔軟的刀鋒弄得更歪、甚至直接「搓」完。

這裡強調一個基本概念,就是刀的硬度是非常高的,一般來說切肉是不會影響鋒利度,那什麼會影響刀的鋒利度?骨頭、金屬、硬掰刀鋒,然後就是我們使用的磨刀棒技巧、力度才是磨損刀鋒的主要原因,因此刀不利不是因為切肉不利,而是因為切的過程中切到這些東西、然後用磨刀棒修整到刀鋒不利的,甚至是自己直接用力磨刀刮掉的,所以磨刀棒越用力,對刀鋒的耗損越嚴重,在磨出可以切紙的利度之後,越輕的使用磨刀棒、加上注意不要切到硬物、掰刀才能夠維持利度越久。

平壓刀鋒的用意就是把歪掉的刀鋒壓平,使用的方法就是把刀和磨刀棒貼平壓過,磨刀棒跟刀雖然用磨刀石的角度貼住,而不是像磨刀一樣劃出去,而是以十字的方向拉過去。這個動作是工作的時候有用刀「挖」東西,刀鋒可能就會歪掉,只用一般正常的磨刀,需要比較久的時間才能調回來,所以平壓刀鋒的時候,可以「稍微」用一點力,檢查刀面是不是有毛邊或者是歪掉。

接著是刀尖磨兩下,磨的方法就是跟磨刀石一樣,往前順過去就可以,為什麼要強調刀尖?因為只要仔細注意一般用刀的位置,70%以上都是刀尖,所以刀尖的狀況會比較多,而且一般人使用磨刀棒時都沒辦法完整調到刀尖的位置,所以刀尖要先磨,甚至只磨刀尖都沒有關係。尤其是Boner,我還記得當時Scone老師在教我的時候,就強調Boner只用刀尖就夠了,跟Slicer不一樣,他們只靠那幾公分的刀尖在工作,所以使用磨刀棒跟磨刀石的時候,刀尖都是特別需要注意的。

最後是全部刀面磨兩下,基本上就是從頭尾注意手勢,不要搖擺不定,如果你的刀鋒磨得很好,應該可以很容易抓到跟磨刀石相同的角度,順過去就好,重點就是越輕越好,有多輕就多輕!所以很多女刀手反而刀會比較利,因為畢竟這種細緻的力道女生掌握的比較好,最後兩下千萬不要壓,一壓下去刀鋒就會偏掉。前輩教我磨刀心得的時候,曾經說過:「刀是哄出來的」千萬不要急、不要用力,強逼、出力,刀就越跟我們作對越不利。

如果做完這整套還不利的話,或者做的時候覺得覺得哪裡卡卡的,請先把刀和磨刀棒上面的血、肉、油都擦掉,然後再檢查一次。如果都沒問題,那表示在過程中我們沒有注意到刀鋒有「卡」住的地方,或者是太過用力反而把柔軟的刀鋒弄歪掉,如果都很平順、動作也很輕,那表示可能刀哪裡有敲到沒發現,把刀拿起來看看刀鋒可能就已經不平整,這時就需要用修整刀鋒的磨刀棒。

修整刀鋒的磨刀棒質地比較粗,使用的時候由於都是刀受「重傷」的時候,所以力道可以「稍微」用力一點,但千萬不要太過用力,前面提到對刀鋒的耗損,往往只要在粗面的磨刀棒重重磨幾下,這把刀可能就已經毀了,記得使用刮刮樂的方式,稍微出一點力氣,慢慢的檢查刀鋒哪裡有不平整、卡住的地方,然後再重複使用磨刀棒的步驟,同樣也是刀尖優先,然後才是全刀,修整刀鋒的技巧很多,我會再發一篇「磨刀急救篇」講這個部分。

磨刀棒的使用心得其實很簡單,但由於工作很忙,往往沒有辦法悠閒的「檢查」,加上工作的時候也要出力,但磨刀棒使用要求要輕,這兩者抵觸的結果,就是刀就算磨得再快,進去用個幾小時就掛點,而且越用力使用磨刀棒,刀就越不利,就更忙、更沒時間使用磨刀棒,工廠的流水線給我們的是固定時間,所以這之間的平衡就是技術好壞的差異,如果在新人的時候實在跟不上線,請馬上用紙巾檢查刀是不是不夠快,在休息時間好好用磨刀棒調整好、甚至直接跟Supervisor請求出去磨刀,一般都是可以被接受的。

磨刀棒的使用是「修復」及「維護」刀鋒,並沒有磨刀功能,所以使用刀的技術也會影響到刀的磨損,如何把刀的磨損降到最低、然後在工作時間維持刀鋒平整、平滑,是使用磨刀棒最重要的技巧,而且這個技巧磨練完畢之後,通常工作也會非常的順暢,這也是為什麼一般工廠都會希望面試者有Good Knife Skill,因為刀用的好雖然不代表工作作得好,但刀不好的工人絕對沒辦法交出好的工作表現。

而我現在雖然磨刀棒的使用稍微好一點,但比起其他前輩的刀還是差了很多,因為刀利不利除了磨刀技術之外,用刀技術也是很關鍵的,而這兩者都還需要時間的累積,但基本上只要能夠跟得上工廠生產線,其實視工作內容和每個廠操的程度不同,刀的利度夠用就好,不過因為刀越利上班越輕鬆,而且一旦用過利的刀,就沒有辦法再接受狀況不好的刀,像是教我磨刀的前輩,一天到晚還是抱怨刀不利,我接過來一用,簡直就想把自己的刀丟到地上。

另外利刀不但可以節省很多力氣、同時也可以避免工作傷害,因為越花力氣就需要越加速,就越容易傷到身體甚至容易敲到骨頭和手套,陷入悲慘的惡性循環,而且很多工廠的要求,都是在刀很利的前提下才能夠執行的,所以要成為一個工作品質優異的員工,好好磨出一把好刀,並且在工作的時候細心維護,是最基本的要求。

磨刀心得_磨刀石使用篇

原文來自[FB社團 澳洲牛肉工廠資訊交流]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aubeef/

在牛肉工廠很多位置會使用到刀,關於磨刀的基本概念請看磨刀技術分享的概念篇,這篇專門分享一些我使用磨刀石的心得。

首先我先自我告白,在來到JBS Beef City之前,我不會使用磨刀石。

這樣都能作Boning Room Slicers,還拿到工作簽?有沒有搞錯?的確沒有搞錯,在去JBS King Island之前,我磨的刀都還是不夠利,以至於在Scone那段日子生不如死,甚至到了JBS King Island也是非常悲慘,一直都是靠蠻力跟身體的耗損來跟上工廠生產線,因為我也試著找過很多資料,但知道原理身體不一定跟得上。

但在JBS King Island我學會使用定角磨刀器Lansky,基本上只要穩定出力,這個好用的工具就可以提供一個具有一定水準和品質的刀子,而就算是用定角磨刀器,也是要隨時注意刀刃厚度、支架角度、磨刀器的磨刀石狀況、磨刀支架折損狀況,而且就算這樣我也還是水準不穩定,這個稍後介紹。

回到正題,由於來到Beef City之後,平均400Kg的巨肥牛,很多位置都必須要大量推油,用Lansky磨的厚刃刀在推油的時候由於角度關係,並不是非常理想的磨法。也因此刀不夠快,所以跟不上線的我瞬間放棄厚刃磨法,重新學習用砂輪機把刀打薄、然後在磨刀石上面磨刀的方法,因為沒有空讓我帶回家慢慢用Lansky磨。

所以這篇心得是我最近三個月的體認,也因此有不足的地方,可以請潛伏在板上的眾多磨刀石專家上來說明,但也因為我適時的承認我不會使用磨刀石,轉投簡單易用的Lansky,至少讓我前三年的工作得保平安、後來工廠上班也勇於向前輩請教,才能夠順利上線到現在輕鬆上班。

所以磨刀石的使用請大家如果真的不會,馬上請教別人,如果你用完磨刀石,拿工廠的擦手紙巾沒辦法流暢的連切個十幾刀,那代表刀不夠利,請參考磨刀技術概念篇好好的調整你的刀,或者馬上請教旁邊的人,但磨刀石是每一間工廠都會提供的設備、而且很多Supervisor可以從你磨刀的樣子一眼判斷出經驗,所以磨刀石還是必須學的技術。

磨刀石的原理很簡單,角度固定。

但磨刀要做到角度固定的意思,就是磨刀的每一下,出手的角度都要一樣,這不是整人嗎?怎麼可能每一下都一樣?所以我在工廠呆的前一年,其實刀都磨不好,就算一時磨快了,拿進去用個一下馬上又得出來磨,直到用了Lansky之後,才能夠一把刀用一天。

要學會用磨刀石,首先要先學會看刀鋒,不管是薄刃刀、厚刃刀,用的是Lansky或者是磨刀石,只要角度固定,就會產生一條很細、很平均的刀鋒,一般大概都是1mm以下的細線,隨著刀刃的厚度和磨刀角度的不同,這條刀鋒細線的寬度也不會不同。教我用磨刀石的大陸同事說是「刀印」,英文則是Blade,磨刀的第一件事情,就是要先學會看你自己的刀鋒,是不是很漂亮、很平均的一條線,如果完全沒有刀鋒,或者是厚薄不平均,那就代表刀不夠利,連試都不用試。

磨刀鋒的時候不需要左一下、右一下,當然嚴禁「用力」磨,因為在砂輪機上面我們用心要打出來的,就是可以側推變形的柔軟刀片,因為這麼薄,所以我們才磨得出刀鋒,但也因為薄,所以一用力壓著磨刀,馬上柔軟可以用的部分就完全磨光了。

那磨刀鋒要怎麼磨呢?有點像是彩券「刮刮樂」一樣,首先用同樣的一邊、用同樣的力道,最好就只是抓住刀貼住石頭上的力道,然後平均來回的在磨刀石上「刮」出一條刀鋒線,從刀尖開始到刀身都要平均、細細的刮完之後,不要急著換邊,先拿起來看,看看刀鋒線是不是很「明顯、閃亮、平均」,寧可多刮幾下、或者是不平均的地方多刮幾下,但千萬不要想著用力刮出刀鋒線,其中刀尖的部分因為用的最多,所以要看的最仔細!而且在刮的過程中,刀子都不要離開磨刀石,不論你是來回磨、快速磨、細細的搓著磨都沒關係,但刀子都要貼著磨刀石,直到可以很平滑為止,然後再換邊刮出同樣平均的刀鋒線。

我用刮而不是磨形容,因為很多人在字面意思上就會太過「衝動」,想要用力壓刀,然後越磨不快就越急、越氣,然後就會出更大力氣,想要「征服」這支刀,但真的剛開好的薄刃刀,其實禁不起「重磨」幾下,馬上就會把最薄、最利的地方用完、又得重新再打薄。

為什麼說要用看的呢?其實磨久了大家都不需要看,只要感覺是不是還有卡卡的地方就知道哪裡還沒有磨好,一般都是刀尖的地方,用看的是因為初學者很難感覺到這些東西,所以用看的比較能夠判別,一條細線如果不夠明亮、或者是東缺一角、西缺一塊,代表刀子沒有打薄好、或者是你沒有「刮」好,用手側推看看刀鋒或者在桌上壓一下,如果有變形代表夠薄、那就檢查有沒有兩邊都刮好漂亮的刀鋒線,如果你兩邊刮的角度跟力道都很穩定,那基本上看到漂亮的刀鋒線就已經完成70%了,甚至可以直接刮指甲測試利度。因為之前長時間使用Lansky的關係,所以後來我轉用磨刀石,也是使用同樣的概念,發現這個刮刮樂的動作非常重要,尤其是判斷刀鋒的完整、平均、明亮好壞,更是刀耐不耐用的關鍵

刮完漂亮的刀鋒線之後,才是一般看到的左一刀、右一刀的磨刀,精確的形容應該是「調刀鋒」,把刀鋒的小毛邊磨掉、然後把刀鋒調到切準中線為止,一般刀鋒線不會隨便斷掉,除非大力敲到骨頭或者是金屬、鐵手套,所以看到工廠同事通常都是左一刀右一刀的在磨刀,左右交替磨刀的時候,使用的力道比「刮刮樂」還要輕,因為這時候只是把已經刮出來的刀鋒線,左右調整「偏角」到正中央而已,所以基本上就是只有刀的重量在石頭上就夠了。

「調刀」的時候除了要輕、角度要固定之外,請注意自己膝蓋和手的位置,基本上握刀的手腕、手肘、肩膀都保持不動,只有握刀的食指和大拇指調整角度,然後兩腳與肩同寬、膝蓋微彎、轉動腰來帶動肩膀磨刀就好,為什麼要提醒這麼多姿勢?因為磨刀角度要固定是多麼折磨人的事情,所以要把其他會影響的因素都去除掉,因此只要練習大拇指和食指轉動刀的角度固定就好,其他的手腕、手肘、肩膀都盡量固定不動,很多人都會有自己的磨刀方法,我只是提供我自己覺得比較有效的方法,但調刀的時候有些人也會刻意拉高刀尖、或者是稍微往上推出去,這都沒有關係,只要能夠找到讓自己輕鬆固定角度的姿勢就好。

刮刮樂的時候要看刀鋒是不是漂亮平均,但調刀的時候就只能靠感覺了。「Slicer」是刀手的意思,但Slice是滑動的意思,所以刀手是滑動的人,調刀的時候也是一樣,刀鋒和磨刀石接觸的「感覺」要非常平滑、幾乎沒有任何感覺,如果要知道是什麼感覺,可以試著摸摸看剛打好臘的車子、或者是平滑的金屬面,調整刀鋒、去除毛邊的時候,就要做到這種程度的滑動流暢感,在刀面上有多滑、在肉上面就有多滑、刀子也就越快。

工廠提供的磨刀石多半是橘紅色的600 Grit,或者是灰黑色較大尺寸的磨刀石,很多廠都會提供更高Grit的磨刀石,也就是摸起來更平滑的磨刀石,只要用手一摸就知道區別,而越高Grit的磨刀石,就要擺到越後面再磨,然後用的力氣就要越輕,而基本使用方法都一樣,簡單講一句不管在那一塊石頭上、不管是什麼動作,都是姿勢固定、力量固定、角度固定、越輕越好(當然還是要碰到磨刀石,請不要空揮XD),至於做不做得到?我自己練了一年都沒辦法做好,實在沒辦法提供太速成的方法,但我用上面的心得,現在已經可以很輕鬆的在5-10分鐘內,把刀磨到固定的穩定品質。

如果你覺得刀已經磨的很「滑嫩」,那就拿擦手紙巾來試試看吧,刀利不利問誰都不準,不管自己覺得有多利都不重要,只要切紙巾就知道,記得在測試的時候,不要為了切的好看、爽,就切的特別快或者大力,只要用平均、甚至略慢於平常工作速度測試就好,然後一刀切下去如果很順的話,就用刀子的不同位置切切看,來測試哪個區域沒有磨好,然後再重新檢查刀鋒、重新再調刀,直到可以輕鬆的連切十幾刀擦手紙巾為止。

為什麼要切這麼多刀?因為工作的時候我們不會切一刀就用磨刀棒磨一下,所以如果第五刀開始不利,那第五刀之後要就停下來用磨刀棒、不然就是開始用力氣、用身體跟工廠拼。為什麼要測試每一個位置?因為我們不知道哪個位置會用到,而且一開頭切下去,除非後面磨的很差,否則都能一路切到底,我自己是刀尖的部分,一定會特別分段測試好幾次,因為刀的形狀變化關係,刀尖的角度特別難磨好、而且正常使用下也都是刀尖大量的使用,所以要特別注意。

切紙巾有多順暢、切肉就有多順暢,如果切紙巾要很用力才切得順暢、那工作也必須要很用力!如果連切紙巾都有問題,那切肉就會有更大的問題!

用磨刀石磨刀的需求,其實跟上班的勞力工作有很大的抵觸,是非常輕鬆、需要心平氣和保持角度穩定、平均輸出力道的工作,如果上班前一緊張、或者是休息時間出來磨刀太著急,通常不但磨不好甚至還造成反效果。在文章中我盡量解釋清楚,但其實只要勇於質疑自己的刀夠不夠利、不斷請教身邊的人,絕對可以得到更多更有效的指導,尤其是工作中隨時跟別人交換刀切切看,馬上就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在「痛苦」下工作而不自知。而且刀其實只要能夠應付工作內容,有時候不利一樣可以上班應付進度,所以很多人都會覺得夠利不需要再磨。

但想要工作更輕鬆、更沒有壓力,把刀磨好是牛肉工廠最重要的技術,完全沒有經驗的版友,如果想要在牛肉工廠有所斬獲,可以在台灣就好好研究這一部份,以免到了澳洲才邊做邊學,就算是這樣,一般人也要花很久的時間才能每天都磨出同樣穩定水準的好刀,就連我自己也是一樣,所以我在文章開頭首先承認我不會用磨刀石。

因為跟工廠工作多年的其他同事相比,我的刀磨的水準還遠遠不足,舉例來說,和我一起上班的大陸女刀手前輩,她的刀是老公幫忙打薄,但她天天磨刀已經用了三個月,還保持刀子的薄度在可以側推的水準,完全不需要天天用砂輪機打薄,但我也看過很多同事天天打薄刀,然後在磨刀石上很用力的又把薄的地方「磨」完,而不是輕輕刮完,所以正確的磨刀觀念可以讓刀用很久,因為大部分的刀都是打薄打完的,而不是磨刀磨完的。

無論什麼方式都好,只要刀最後能夠利、能夠平安健康上班就好,甚至身邊有磨刀高手,請他們幫你磨完刀再進去也沒有關係,這也是大部分巴西Boner的老婆都能輕鬆作Slicer的原因,因為老公罩著刀夠利就可以輕鬆過關。因為每個人要磨刀花的時間不同、適合學習的路也不一樣,天天磨刀一小時的日子我也體驗過,所以和大家分享現在的心得,也希望有更多更有效率的磨刀高手,可以和大家分享更細緻的體驗。

磨刀心得_概念篇

原文來自[FB社團 澳洲牛肉工廠資訊交流]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aubeef/

在牛肉工廠工作的版友,免不了必須要使用刀具,而磨刀的技術決定上班的愉快程度,也可以說是下班的痛苦程度,在工廠上班的過程,基本上就是和磨刀技術奮鬥的歷程,就像錢永遠不夠花一樣,刀永遠不夠利/快,永遠是工廠工作最大的問題。

磨刀的方法有很多種,工作過的幾個廠所提供的磨刀方式大同小異,但基本上分成兩個主要部分,就是「Grinder打磨機」和「Stone磨刀石」兩個步驟。打磨機目前我看過的有幾個種類,最常見的就是平面的砂紙機,其次是圓形的砂輪機,部分工廠還有提供兩個輪子創造固定角度的夾刀砂輪機,以及大型的圓形砂輪,有相關的資訊和照片也請大家熱心提供。

在Grinder上面,我們所要完成的工作說起來很簡單,但執行起來相當困難,就是把刀變「薄」。不論是使用哪一種打磨機,哪一種打磨方式都沒關係,只要能把刀打出適當/均勻的薄度,就完成這個部分的工作。至於刀要多薄才好用,則依照工作的不同每個人必須要自行判斷。依照個人經驗來說,使用打磨機的技術決定磨刀成敗的80%以上,只要打磨的好,在磨刀石上面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,就可以創造一把耐用一整天的好刀,初學者可以請工廠同事幫忙這個步驟。

那我們要怎麼判斷刀夠不夠薄?方法非常的簡單,就是用手指側推刀鋒(請小心XD)。請把刀子當成一張刀片,只要能夠推得動就可以,我們可以觀察刀鋒在光線下的變化。太厚的刀基本上不管出多大力氣,都是無法推得動的,推不動的刀鋒在磨刀石上面不管花多久的時間,只會越磨越鈍,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鋒利度,必須要再用打磨機打薄。

但打得過薄的刀鋒,雖然很容易在磨刀石上磨利,但刀鋒也非常容易歪掉甚至裂開,所以打磨機的成敗決定磨刀好壞的80%,主要的原因在此。初學者如果不敢「側推」刀鋒,還有另一個方法測試,就是使用磨刀棒側壓刀鋒,同樣如果可以看到刀鋒變形,那薄度就夠用了。

在Grinder上面把刀打薄之後,接下來就是使用磨刀石將刀磨利。磨刀石的種類有很多種,依照平滑度分級,一般工廠提供的從200目到600目甚至1000目以上的磨刀石都有。磨刀石的使用方法相當簡單,就是將刀維持同樣的角度(25度-30度),左右兩邊平均的在磨刀石上將刀鋒磨平順。

前面提過我們在Grinder打磨機上面將刀打薄,因此在磨刀石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,就是不能太用力,一般初學者最大的問題就是覺得刀不夠利,所以越磨越用力,反而將打磨機好不容易創造出來的薄刀鋒磨完。磨刀石的基本原則就是固定角度、平均施力在完整的刀面上,因此在磨刀石上以將刀磨得「平滑」為主,只要磨刀時沒有卡卡的感覺,基本上算是完成了,與Ginder相比,在磨刀石上面花的時間不需要太長,因為只要把不平整的刀鋒磨平整即可。

初學者如果沒辦法掌握磨刀石固定角度、平均施力的原則,也可以考慮使用定角磨刀器,簡單的像是LANSKY或者是較專業的大型磨刀器,都可以提供故定角度的磨刀,有空我會再跟大家分享。

那我們要如何確定已經磨完刀了?當然就是刀要夠利/快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側刮指甲,不夠鋒利的刀不會停在你的指甲上,而會直接滑過表面,角度越小還能停留在指甲上的刀越利。但最好用的方法則是使用一般工廠都提供的擦手紙巾,拿刀切擦手紙巾是最有效的方法,將紙巾對折然後連續切幾刀,越利的刀能切越多刀。

本篇是磨刀的概念初步分享,希望有磨刀高手也可以一同分享磨刀心得,以後會陸續補上相關照片與影片和大家分享。Kenny-澳洲牛肉工廠討論交流區

工傷舒緩_膝/腳篇

原文來自[FB社團 澳洲牛肉工廠資訊交流]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aubeef/

工傷舒緩系列是我自己面對牛肉工廠工作會產生的職業病,一路「自救」的心得,這不是醫生處方、更沒有手術開刀功能,所以已經有很嚴重症狀的版友,請在上班前先到First Aid醫務室尋求幫助,必要時請Supervisor幫你換工作,千萬不要有只是一兩年或者幾個月撐過去就好的心態,因為健康永遠是第一順位而且無價的。

牛肉工廠的工作時數一般多為8小時,但已經有很多工廠改成10小時/四天一週的工作方式,另外其他雞肉工廠甚至還有超過12小時以上的工作時間,在長時間的工作節奏中,除了休息、吃飯時間之外,很難得有坐下來休息的時候,因此對於沒有經驗的版友來說:「光站著都累」。

另外在工傷舒緩各篇中,曾經和版友分享拉肉的技巧,是要將肉抓住之後,往後踏一步靠身體的力量把肉拉進來,這個動作可以減少手、肩膀承受的壓力,但同樣的力道,則是轉換到膝蓋以及腳底,因此上班一陣子之後,很多版友都會發現腳特別的酸、甚至還有膝蓋痛的狀況發生。這也算是優點,至少可以確認我們施力的動作是正確的,才能將酸痛分散到膝蓋及腳底。

另外關於膝蓋酸痛我印象最深刻的,就是2012年在Rockhamton換碩士伴讀簽身份上了一年班之後,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膝蓋痛到沒辦法上班,這讓我非常驚訝,因為過去都是手/肩膀的毛病,我並沒有想到膝蓋會發生問題,還以為跟工作沒有關係,因此還因此自己難過、擔心了很久,因為膝蓋疼痛的問題根本沒有辦法作下去,甚至還要回台灣檢查,直接影響到我們兩人的人生規劃!

因此膝蓋酸痛和腳酸基本上是可以一起來看的,同樣從治本開始談起。

尤其是不論是什麼狀態下面,請隨時注意保持身體的重心都在「腳跟」,就像投籃一樣,腳踝只能是輔助。如果重心一整天都在腳尖,那整個人的身體就像是比薩斜塔一樣,很難站得輕鬆自在。尤其是工廠動線的位置設計不一定能讓我們站得靠近台面,因此可能身體會彎曲一整天,不是小腿酸就是腰酸,請注意身體保持直線,並且重心保持在腳跟。

另外請隨時注意把兩腳膝蓋向外轉開!過去自己覺得O型腿是非常醜的,甚至很多媒體和長輩都告訴我們兩腳膝蓋要合併才是美~但根據零痠痛!人體正確使用姿勢書的作者觀察,可以久站不酸痛的腳型就是O型腿,對膝蓋的磨損是最低的。

一般人可以透過自己練習把膝蓋往外轉、腳背盡量弓起(腎形足弓),而且越融入原始生活的種族,就越能保持這種腿型。現代人因為錯誤的媒體宣傳、長期錯誤的坐/躺姿勢,反而造成大量不能久站的扁平足、膝蓋疼痛。

治標的方法首先請要做工廠的版友,請先去買一塊可以吸收壓力的好鞋墊!這也是「零痠痛!人體正確使用姿勢書」中推薦的重要方法,尤其是工廠經常性的拉肉,所以可以吸收施力的好鞋墊非常重要!

接著在睡覺的時候膝蓋下方請墊一塊枕頭,然後兩腳保持O型腿的方式睡覺,即便睡醒之後姿勢跑掉,但就在入睡到熟睡之後的這段時間,也可以幫助雙腳得到完整的休息,如果側睡的話,就在膝蓋中間夾一個枕頭入睡,都有助於兩腳抒解疲勞。

按摩的方式則是小腿的腳筋,尋找按摩小腿肌肉的方法跟之前的方法相同,請旋轉腳踝,尋找移動的肌肉,基本上從膝蓋開始往腳踝的方向,前後都有兩條肌肉可以按摩,要看站的姿勢和拉肉的位置,才知道是哪一條肌肉酸痛導致膝蓋跟腳酸痛,但常找到比較容易累積酸痛的位置也是靠近膝蓋的點。

對於腳和膝蓋的疼痛,基本上已經不算是非常嚴重的事情,多半是長期工作造成的職業病,但就像文章最前面提到的,工廠上班時數長,學會正確的站姿,可以有效的減少酸痛、也不會磨損膝蓋,不要帶著病痛回台灣,才是最聰明的選擇。

工傷舒緩_肩膀篇

原文來自[FB社團 澳洲牛肉工廠資訊交流]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aubeef/

工傷舒緩系列是我自己面對牛肉工廠工作會產生的職業病,一路「自救」的心得,這不是醫生處方、更沒有手術開刀功能,所以已經有很嚴重症狀的版友,請在上班前先到First Aid醫務室尋求幫助,必要時請Supervisor幫你換工作,千萬不要有只是一兩年或者幾個月撐過去就好的心態,因為健康永遠是第一順位而且無價的。

在牛肉工廠工作約一兩年之後,由於工作比較熟悉、身體也比較跟得上,因此也比較不會那麼累了,也因為手指、手腕及手臂的施力方式比較瞭解,所以到最後的壓力都累積在肩膀上,如果版友也有相同的狀況,這絕對是好事,因為代表施力和用力的點都用對了,但肩膀酸痛則是很難避免的,就算已經工作三年甚至更久的同事,多少還是會肩膀酸痛。

對於肩膀酸痛的治療,我在工廠工作的前三年都還是靠一年一度回台灣的推拿、嚴重時候請女朋友幫忙按摩,或者貼酸痛貼布在肩膀的幾個位置,並沒有根治的方法,畢竟工廠不是讓我們白白領錢的,有上班就會有職業傷害。但在2012年我開始閱讀「零痠痛!人體正確使用姿勢書」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aubeef/doc/328346893967304/之後,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姿勢錯誤,而上班的反覆動作更加深錯誤姿勢的傷害!

要知道自己的肩膀姿勢有沒有正確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靠牆站好,如果肩膀不是成一直線,那姿勢就是會造成工作傷害的最大問題!另一種不用靠牆的檢測方法,就是全身放鬆站好、肩膀成一直線,然後兩手放鬆下垂、兩側肩膀輪流慢慢轉動,從最前面、最上面、轉到最後面然後回復動作,如果可以感覺到肩膀有喀拉喀拉的聲音甚至會痛,那就表示肩膀平常的位置不對,還有水喝不夠多!

因此肩膀酸痛治本的方法很簡單,就是隨時注意自己肩膀的位置是不是保持一直線。要確認當肩膀保持一直線的方式很簡單,就是手會比較短!因為我們都懶得往前站一步,就直接把手伸長,人的骨頭是不會變長的,因此把手伸長的同時,就表示肩膀整個往前傾,但肩膀往前傾不但會壓迫到血管、神經、更會累積酸痛,還會壓迫到胸腔、肺臟,讓我們忘記呼吸、或者是呼吸不足減少血液含氧量!

另外如果上班的時候肩膀姿勢不正確,只要一施力很容易就會傷到肩膀。平常簡單測試就知道,上超市的時候提重物,如果肩膀保持直線,正常來講是不會酸痛的,但如果肩膀往前傾又提重物,絕對會不舒服而且甚至會痛。治本的方法很簡單,就是平常隨時注意把肩膀回歸原位,而且由於人會因為疼痛而自動改變姿勢,一旦我們培養了正確姿勢,反而會很敏銳的自動回復!

而在工作的時候,絕對不要甩肉!然後盡量跟上工廠的速度,然後慢慢的降低自己該做的步驟次數,然後把移動和出力的速度都大量降低,一旦能夠順利跟上生產線速度之後,能夠用越慢的速度跟上工廠生產線,才是保養身體最重要的要點!因為一用力或者急著趕上,就很難注意工作姿勢和出力技巧。

肩膀酸痛的治標方法,除了平常沒事的時候就輪流轉動兩側肩膀之外,也可以透過按摩來治療。按摩肩膀的位置每個人都不相同,因此請參考自己上班的時候的動作,然後按住肩膀的肌肉,來觀察哪個部分痛的最厲害,再加以按摩。

我之前因為自己興趣,所以有去按摩店打工一陣子自學自療!肩膀酸痛的位置比較難抓,條列幾個比較容易酸痛的位置:
  1. 可以轉動肩膀,然後找到肩膀跟脖子那條肌肉(正常使用)。
  2. 把手臂往後背,肩胛骨下方的肌肉經常性的會酸痛(肩膀前傾後遺症)。
  3. 肩胛骨側面下方肌肉,請用手臂做出往後拉的動作,就可以在肩胛骨下方摸到那條在移動的肌肉(拉肉不靠身體往後後遺症)。
  4. 脖子後方肌肉,轉動脖子可以發現(提重物後遺症)。

另外還有一個治標絕佳的方法,就是正確的睡姿,這個方法是參考零痠痛!人體正確使用姿勢書的建議,就是睡前記得把肩膀轉動到正確的位置,然後保持肩膀一直線睡覺,很多人睡覺姿勢都不正確,反而會越睡越累,就算睡著之後會移動,但光是在睡覺之前把肩膀好好的回歸正確的位置,一直到深睡之後移動的這段時間,都能讓身體自動修補的功能達到最高,也是因為正確的姿勢應用在工作及睡姿上,讓我之後的酸痛都能減少到最低。

來澳洲打工度假的版友,很少能不做勞力性工作,就算是在City端盤子、洗車、洗碗、切菜,也都會遇到這些問題,工廠更是為了跟上生產線,不得不出力、用力的趕上,希望這一篇能夠對需要用到勞力工作而肩膀酸痛的版友有幫助,如果還想要更多的資訊,請買一本零痠痛!人體正確使用姿勢書,自己好好的參考書上建議的幾個保持正確姿勢要點,不只在工作上有幫助,甚至對生活起居都是非常棒的建議。

工傷舒緩_手腕篇

原文來自[FB社團 澳洲牛肉工廠資訊交流]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aubeef/

工傷舒緩系列是我自己面對牛肉工廠工作會產生的職業病,一路「自救」的心得,這不是醫生處方、更沒有手術開刀功能,所以已經有很嚴重症狀的版友,請在上班前先到First Aid醫務室尋求幫助,必要時請Supervisor幫你換工作,千萬不要有只是一兩年或者幾個月撐過去就好的心態,因為健康永遠是第一順位而且無價的。

在工廠工作這幾年,我自己也很容易手腕痛,後來發現每個人手腕的疼痛位置,幾乎都在同樣的位置,而問題也大同小異,同樣提供治標與治本的心得給大家參考。

手腕和手指因為一般人很少鍛鍊,所以是剛加入工廠的朋友最容易受傷的位置,治本的方法同樣請參考(工作心得_如何跟上工廠生產線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aubeef/doc/329574490511211/)這篇文章,先熟記自己上班重複的動作、減少完成工作的步驟,然後開始回憶上班時什麼部分,會用到大量的手腕工作,因為每個人的工作都不相同,因此必須得自己找出工作中哪幾個「點」會造成手腕痛。

首先最容易造成手腕痛的成因,就是刀不利跟單手甩肉。因為刀不夠利,所以手腕就要更用力,這個問題如果不把刀磨利,基本上是無法治本的,尤其是刀不利,不但拿刀的手腕會痛,而且抓肉的另一手因為要出更大力氣,所以兩手的手腕負擔都會更加重。

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要趕時間,所以單手側甩肉。側甩的這個動作非常容易造成手腕痛,因為人體手腕的設計是「直線前進」,觀察動物就知道,如果邊轉動手腕、邊負重把肉丟出去,大概不用一天、一兩個小時就會非常的痛了。

治本的方法非常簡單,就是減少手腕的損傷:
  1. 不管忙不忙盡量保持雙手抱肉,刀手也多花兩秒把刀插回刀盒再雙手搬肉。
  2. 永遠多走一步、多跨一步,抓肉的時候直進直推,拿到定位再放下不要用丟的,不管我們手臂有多強壯,手腕關節也承受不了橫甩的磨損,同時也減少肉掉到地上,反而越來越忙的情況。
  3. 抓肉的時候不要靠手腕的力量硬抓,而是兩腳適當打開踏穩、兩手抓住肉之後身體重心向後,把肉帶進來,就像灌籃高手的名言一樣:「左手只是輔助」,抓肉的時候,手腕也只是輔助,主要還是要用身體力量把肉拖進來。

但通常會看到這一篇的版友,都已經是手腕疼痛不堪,一般到醫務室First Aid去,護士會用藍色繃帶把手腕「層層」包起,但其實這樣血液不流通,反而上一整天會更痛,而且層層包起也只是減少側甩肉造成的負擔,我自己的覺得最有效解決的經驗,是透過直接按摩來解決。

那按摩要按哪個位置呢?同樣因為每個人手腕痛的「原因」不同,會傷害到的肌肉也不相同。首先手腕痛不要按手腕,首先我們先用不痛的手握住手腕痛的那隻手的上臂,然後手腕開始「重複」上班時的動作,就可以感覺到手臂的肌肉在移動,這個手臂肌肉動的位置,就是我們要按摩的「目標」,從手腕痛的地方開始,一直到手肘關節,順著手臂肌肉往心臟的方向推過去,使用同樣正常力道按摩整條手臂肌肉,就可以「發現」某些位置特別的痛,這個疼痛是沒辦法忍耐的,所以很容易就可以發現。

抓到位置之後,就固定重複按摩這個位置,一般靠近手腕關節內側附近五到七公分位置的肌肉,以及靠近手肘關節位置的地方,會特別的疼痛,因為這是手臂出力之後,堆積酸痛和血液最多、最容易「卡住」的地方(穴道),一般版友不容易找到位置,正確的按摩的話,同樣可以貼酸痛貼布在這些位置,隔天手腕痛的情況就會少很多,如果不確定貼在哪裡的話,就用力握住不同手臂的位置,然後轉動手腕,某些位置握住之後,手腕轉動就比較不會痛,那就是酸痛貼布該貼的位置。

按摩的部分建議可以使用嬰兒油或者是乳液,在洗完熱水澡之後血液循環最好,所以按摩效果也最好,真的非常疼痛的版友,更建議請別人幫忙按摩,像是情侶之間互按,因為自己按會因為很痛而不敢出力,而且出力的力道也會不平均、加上某些位置從自己的角度按摩不是很順手。

請別人按的話,對方不但手勢比較順、而且「不會手軟」,通常我們都是互相按摩,在練Boner那一段時間,我一有空就會自己按手臂肌肉,回家也會被好好「伺候」一般,經常性的會痛到留眼淚,絕對不誇張,但也因為這樣按摩的關係,到現在工作三年了,並沒有留下什麼太過嚴重的後遺症,看我現在還能打這麼多心得文就知道,手腕相當的健康,才能和大家分享這篇心得文,也希望每一位版友在牛肉工廠奮鬥的過程中,除了帶走回憶和儲蓄之外,不要帶著傷痛回台灣。